球衣上的生意经:中日联赛职业化的差距不止球技

17



借助来到中超联赛执法的空闲,匈牙利著名足球裁判考绍伊出现在了北京的校园里。在一场与大学生的业务交流活动中,这位先后在世界杯、欧冠决赛和欧洲杯执法的名哨,谈起了自己在执法广州恒大与河北华夏幸福比赛时遇到的趣事。

由于对于双方阵容一无所知,考绍伊原本希望借助球衣上的名字更快地熟悉球员,然而,当他来到球场开始打量恒大与华夏幸福的球衣时,却发现两队球衣背后的文字,就只有中文的赞助商而已……

说来有些巧合,就在考绍伊打趣着关于中超的球衣见闻时,总被球迷拿来与国内情况比较的日本足球,也制造了一则关于球衣的新闻。当然,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远高于中超的J1联赛,可不会让裁判在球衣上一无所获,他们针对球衣做出的改变,就是用球衣制造更多的商业收入。

以2017赛季的现状为例,日本J1联赛的18支球队,都在各自球衣上拥有6处广告——包括球衣赞助商的商标,胸前广告,背中上部的广告,背中下部的广告,袖章广告,以及短裤左下部的广告。而为了继续增加俱乐部的商业营收,J1联赛很可能从明年开始批准全新的球衣广告位——锁骨广告位,这个在衣领下面的位置,有潜力为各队带来每年1.5亿日元到2亿日元的收入,约合人民币800-1000万元,与背中上部的赞助旗鼓相当。

未来几个赛季,多数J1球队每年通过球衣获得的商业收入,大约能达到8亿日元左右的水准,约合5000万人民币。事实上,这已经是J1联赛连续第二年增设球衣广告位了,回溯2016赛季,他们就开辟了“球衣背中下部”的位置,包括鹿岛鹿角、仙台七夕、东京FC和名古屋逆戟鲸在内的球队,都纷纷找到了金主。可以说,在本土转播收入水涨船高的当下,J1联赛正抓住时机,继续推动着各支球队的商业发展。

从日本足协公布的官方资料能看出,从2012年到2015年,J1联赛平均每支球队的年度商业收入约在14亿到15亿日元之间(8000万到8700万元)。这样的徘徊不前,终于在2016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——很显然,新设立的“球衣背中下部”广告位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去年,J1联赛平均每支球队的商业收入突破了17亿日元大关,约合9800万人民币,各方面积极的回馈和连带效应,也让寻找背中下部赞助商的球队从去年的11支提升至今年的15支。

相较于欧洲联赛动辄千万英镑的胸前广告,J1联赛的球衣商业收入自然无法相提并论。不过,日本俱乐部和足协遵循的规律和模式,还是让他们处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之中。曾经由金元堆起的泡沫以及破碎之后的一地鸡毛,已经变成他们继续探索的经验。

众所周知,中超联赛之所以能在近两年吸引全球的目光,就是依仗着风风火火的金元投资,无论是土豪俱乐部的挥金如土,购买外援,抑或风靡一时的5年80亿元版权费,都让中超联赛在商业层面领跑于亚洲足坛。然而,这样的金元风潮和浩大声势,终究无法掩盖外热内冷的局面——各支球队本身的商业价值无从谈起,中超依然处在唯金主是从的泡沫时代,一旦他们的利益诉求发生改变、纷纷撤出,中超联赛也将重新回到无人问津的冷板凳。

球衣上的生意经:中日联赛职业化的差距不止球技

显而易见的是,当J1联赛还在不断增加球衣广告位时,中超球队的胸前和背后广告,还只是自家老板的“宣传橱窗”——

6686体育

在胸前广告方面,绝大多数中超老板都选择了内部消化,只有上海上港、长春亚泰、江苏苏宁和辽宁沈阳开新,将非本公司品牌搬上了球衣。说来有些讽刺,唯一能在今年为自家球衣找到两个非内部品牌的中超球队,竟然是已经降级并且一度催生欠薪传闻的辽宁沈阳开新。或许,只有找不到土豪的国内球队,才会在球衣广告上大费周章吧——中国足球的独特逻辑,就是这样“不走寻常路”……

在北京时间4月3日这天,NBA常规赛仍在继续,爵士前往火箭的主场与之展开较量。火箭在上一场比赛中以98比104的比分输给了湖人,目前以49胜27负的战绩位居西部第二。而爵士上一场以106比110惜败于黄蜂,遭遇了6连败,以16胜60负的战绩排在西部末尾。6686体育官网最新...

 我尽量做好准备、尽可能多地上场,尤其是客场比赛。”这是塔图姆3月15日锁定季后赛时的承诺。然而短短10天后,这位凯尔特人当家球星却突然宣布:因严重脚踝扭伤,剩余常规赛不再复出!从带伤拼杀到赛季报销,这一转折不仅让球迷揪心,更令卫冕冠军的季后赛前景骤增悬念——绿军的冲冠拼图,还能完整吗?一、伤病漩涡:复出仅3天即宣告报销,诡异伤情早有伏笔3月22日,塔图姆刚以26分6篮板6助攻的全面数据率队横扫...